調查顯示:近半數日本公司因醜聞案影響而渴望強化內控
【作者】     Chris Gallagher
【資料來源】     Japan Today
【發佈日期】     2017年 12月 10日
【介紹者】   閻書孝研究員
【簡介】    
 
根據路透社的調查顯示,因為擔心近期一連串造假及法遵醜聞的衝擊,日本有近半數企業表示已採取了相關措施來強化內控,或將規劃推動相關措施。

僅僅在今年的下半年,就有神戶製鋼所、三菱綜合材料與東麗工業三家公司,承認對於產品的資料造假,這三間公司都是供應關鍵產品的全球性製造商。

汽車製造商日產汽車公司與速霸陸公司也表示,他們長期聘僱不合格人員,來執行在日本市場銷售車輛所需執行的最終檢查工作。

路透社11月21日至12月4日的調查中顯示:有九成的日本企業擔心這些醜聞對日本卓越製造的聲譽帶來的衝擊。其中有28%的受訪企業是高度擔心、61%的企業是有些擔心。

一個建築公司的經理人員在調查中寫道,對於日本企業高品質製造的信任感已經動搖,而這是一個大問題,並且需要時間恢復。

為了回應這些醜聞,44%的受訪的企業,以及48%的製造業者表示,他們已採取或將規劃採取措施確保品質控制。

很多受訪者表示,他們已強化法遵訓練,並且更加重視與客戶的合約細節。

數家企業表示,他們已檢視內部規範並且強化產品控制監督。一家汽車業公司說,他們已強化現場檢查。

基金管理公司(Nikko Asset Management) ,負責股票基金管理的主管,也是公司治理專家Jiro Nakano看了調查結果後表示,他認為今年的日本幾件醜聞案是例外的個案。

他還補充:這些個案凸顯出日本企業文化中需要改變的消極面向,因此也提供公司採行全球最佳實務的機會。

他說,監督必須延伸到工廠的每個角落,進一步強化日本的品牌,特別是關於科技與傳統製造業。

神戶製鋼所認為提高獲利的壓力才導致公司的醜聞,而日產汽車則認為因為勞工的短缺,所以導致公司醜聞發生。

同時,專家也指出,日本製造商轉變聘用臨時契約工,使得標準降低,並且增加了錯誤與事故的頻率。

一位參與本次調查的化學公司的經理人則表示,降低工廠的人事支出已經到達極限。然而高階經理人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然而,所有今年爆發醜聞的日本公司都堅持,他們的不端行為並未使產品安全打折扣。

該調查是路透社委託日經調研公司(Nikkei Research)執行的,匿名調查了547家大型與中型企業,並有240家公司回覆了醜聞案相關的意見調查。

【網址連結】

https://japantoday.com/category/business/Almost-half-of-Japanese-firms-keen-to-improve-internal-controls-in-wake-of-scandals-pol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