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應如何以財務數字來衡量ESG的影響

【作者】    Ronald Cohen
【資料來源】    Borrans
【發佈日期】    2019年 11月 15日
【介紹者】    閻書孝資深研究員
【審訂者】    邱明志委員
【簡介】   

全世界最近出現的氣候反撲現象,顯示擔憂全球暖化的人不再只限於專家,而是各種年齡與信念人民的廣泛共識。部份原因是氣候變遷在這幾年已具有高度地可測量性。溫室氣體與排放的指標,見證這項令人擔心的趨勢,它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無疑地不下於證券交易所每日的價格波動。

如果影響力投資是推動社會改變的火箭太空船,則影響力的衡量就是我們的導航系統。影響力投資人一直都知道這件事,而且公司也越來越了解。

根據一份2017年KPMG的報告,報導環境、社會與治理(ESG)資料的上市公司數,在過去20年間以指數方式成長。在1993年,他們在49個國家調查了4900家前100大的公司,發現只有12%的公司發行永續報告,但到了2017年,這個比例為75%。

公司現在做的遠比報導還多。很多公司透過產品及營運,採用帶來正面影響的營運模式。雖然過去公司只注重財務回報,今日它們也展現影響力。愈成功的公司,愈能產生正面影響力。

哈佛商學院最近做了衡量公司影響力的研究指出,進步令人振奮。他們檢視了56間曾進行影響力的貨幣價值評估試驗的公司,並加入了財報內單行項目(line items)來反映對各個不同支持者的正負面影響。這些公司中86%正在衡量環境影響、50%在估計聘僱/社會影響,還有20%估算產品影響。

過去50年間,我們衡量財務風險的方式並不精準,但可靠性與可比較性還是足夠的。結果是我們就可以用比財務風險更正確、更嚴謹的方式,來衡量社會面的影響。

現今衡量影響力的作法,類似於1929年大蕭條後,隨即評估金融健全度的方式。當時,有股很大的推力,欲建立第一套共同的會計準則,以便對公司績效作真實的比較。另外也努力引進獨立會計師來驗證財務科目的真實性。

時下衡量影響力最有前景的指標,就是加權影響力科目倡議(Impact-Weighted Accounts Initiative,簡稱IWAI)。這是由本文作者所領導的影響力投資全球指導委員會(Global Steering Group for Impact Investment)和影響力管理計畫(Impact Management Project)及哈佛商學院共同合力提出。這個倡議是由哈佛商學院會計系教授George Serafeim所領軍,目標是提供架構,以便在準備財務科目時,不只反應公司財務績效,也包括社會與環境績效。

這項抱負是欲開發一套可透明地反應外部影響力的會計報表,藉此帶動投資人和管理者的決策。該計畫渴望建立一套被投資人與公司廣泛採用的方法。

這就涉及到應用正面或負面影響價值到銷售,聘僱及營運成本,達到影響力加權獲利—對資產負債表內的資產也會如此處理。根據影響力會計委員會(Impact Accounting Board)所建立一般公認影響力準則(GAIP),目標是要得出影響力價值,類似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用來治理公司會計。

取得遵循GAIP的資料,應該要讓消費者與投資人從無法產生正面影響力的公司中,分辨出可創造正面影響力的公司。這也會激勵公司決策轉移到風險—報酬—影響力的新典範上,減少負面影響,並對生物和地球創造正面影響。

很多不認同影響力衡量的人說,這是不可能的,或者說要達到目的非常困難且成本高昂。但若沒有了衡量,對世界來說才是成本高昂。不論公共或私人的組織,都會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因此現在正是時候,讓衡量更可靠、評估更可信,以及要求全球投資和企業決策者做得更好。

【網址連結】

https://www.barrons.com/articles/esg-impact-should-be-measured-like-company-financials-515738416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