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邁向企業永續治理 增加公司長期價值

2019/04/09 工商時報 劉文正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

企業對於永續,要非常注意。企業的所作所為會影響員工,影響消費者,影響供應鏈廠商,影響供應鏈廠商的員工、消費者,以及更多間接的利害關係人。

企業能推己及人,由企業帶頭邁向永續治理,不僅可以增加公司的長期價值,也可促進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價值提升,及整個社會的價值活化。未來企業的成功,必然要與社會有更多正面的連結,彼此學習互利共生、共好永續,形成雙向的當責好循環。

大型企業富可敵國

台灣談論公司治理將近20年,全球趨勢出現的聯合國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17項永續發展目標、巴黎氣候公約,負責任的投資者透過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 society, governance, ESG)等三大構面分析、了解個別企業,並據以做為投資決策之重要參考依據等等,持續在全球發酵。台灣跟進情況還不錯,諸如年度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已有400家上市櫃公司在出版,近一年來簽署《盡職治理守則》的速度也非常快,目前已有國內外150家機構投資者簽署,自願承諾依照守則內的原則及較佳實務來處理投資事宜,其結果與影響在未來幾年也會持續在台灣資本市場發酵。

在台灣,多數時候是政府透過法令規章提出公司治理強化的要求。針對「邁向企業永續治理,增加公司長期價值」這個議題上,個人期盼由大型企業以身作則、帶頭前進,推出可執行的策略方案,並定期衡量成果。

以往企業經營績效都以財務數據為評估基準,全球百強企業第一名是沃爾瑪,全年營收接近5000億美元,要能擠進全球百強名單,至少年營收都要在1000億美元以上,換算新台幣約3兆,用「富可敵國」來形容大型企業一點都不為過。企業對現代社會的影響不可言喻。

企業價值重新界定

隨著地球及人類面臨愈來愈多的挑戰,企業同樣需要因應諸如氣候變遷、資源耗竭、人口成長、都市化、科技創新等等的劇幅改變,消費者、股票投資人對於「企業的價值」也加以調整,評估企業的經營績效除了財務數據,包含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的三大構面分析等等。

國際領導級企業近十年來紛紛建立ESG管理與供應商稽核機制,透過降低高風險供應商的比例,推動永續供應鏈及永續治理,換言之,國際客戶的訂購,除了考量價格、品質、交貨期,更加入ESG的表現為必要條件。

很多統計資料佐證,半世紀以前的企業價值,八成來自有形資產;現在情況剛好相反,八成來自無形資產,其餘二成才是有形資產,企業價值多數無法從資產負債表中看到,諸如商標專利、股東們對公司的信任,都是無形價值的來源。在今天,外在的環境改變、投入的資本改變,企業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改變,如何有效地衡量評估企業的全面價值?

董事會應著手永續規劃

對於管理階層,若是有一套決策支援工具能夠模擬分析上述相關情境的改變,衡量其衝擊和影響結果,將對企業的管理有莫大的幫助。

本文認為,企業董事應該了解企業價值評估發展與趨勢,有鑑於企業永續治理在全球的快速發展,由董事會帶動公司對ESG的重視,並提升廣大董事們的「知」與「能」,建議由董事會擬訂經營長短期均衡的KPI,不讓經營團隊以短期績效破壞長期永續,也擬訂公司自己的ESG KPI,讓機構投資者能依照各項ESG的績效,納入投資考量,此外,也應有接班傳承與組織效能的KPI等等。

經理部門一般想的是明天的訂單,年度預算的達成。企業永續發展應由董事會來帶領。董事會應考量建置永續發展委員會,宣示公司對永續議題的重視。

台灣企業優等生 長青為宏圖

台灣企業永續經營的優等生群,諸如台積電、台達電、玉山金控、信義房屋、中鼎工程、中鋼、華碩電腦等,緊跟國際企業腳步,重視永續發展,強調利害關係人的尊重,引進企業永續治理較佳實務。

以華碩電腦為例,除了在組織上設置「永續長」,亦借鏡國際企業,執行「衡量與管理全面影響和價值創造」的新方法:TIMM。T, Total是指涵蓋環境、社會、治理ESG全貌。I, Impact指企業的眼光應該超越只看投入和產出的生產流程,要更進一步看其結果(outcomes)對社會環境所帶來的衝擊影響程度和價值。M, measurement是量化、財務表現或貨幣單位來表達其價值,以商業語言來表達其所產生的價值。M, management則指模擬某種因素改變時,對企業價值會帶來什麼程度的影響,如何權衡取捨,做出最佳管理決策。TIMM可以計算出製造一台電腦的外部環境成本、社會成本等等。

上述案例顯示永續治理已有工具可以衡量,中華公司治理協會鼓勵所有企業跟上永續治理,大企業帶動永續治理,我們也期待能與台灣企業的董事會在永續治理上,一起快速向前走。

網址:


報導掃描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