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效能:見解、挑戰及技術的角色

【資料來源】Barnett Waddingham
【發佈日期】2025年 5月 20日
【介紹者】閻書孝研究員
【審訂者】邱明志委員
【簡介】    

在今日嚴格的監理審查、利害關係人期待不斷演變及日益複雜的營運環境下,董事會在形塑組織長期發展軌跡方面扮演關鍵角色。不管在公司、慈善組織或運動機構,董事會被要求展現真正價值、培養問責制及推動永續績效。此轉變反映在英國2024年公司治理守則中,它強調透明、運作良好的董事會是有效能組織的核心。

今日真正具有效能的董事會評估應該包含關鍵要素、監理要求以及常見的挑戰。它也應該涵蓋如何重塑評估流程的技術。讓我們進行以下的深入探討。

董事會效能的關鍵要素

明確的角色與責任

明確的角色與責任強化董事會運作。當董事會成員瞭解他們的職權範圍以及如何對齊組織更廣泛的策略,問責制便會納入治理架構。

有效領導


有效領導也是董事會績效的核心。特別是董事長在如下事情扮演樞紐角色:為董事會定調、鼓勵開放對話,以及培育向下擴散的協作文化。以誠信為本及以道德原則為指引的領導力可確保治理不只是程序而是原則。

策略監督與風險管理

董事會必須在兩個關鍵領域展現能力。在今日瞬息萬變的環境中,預測、評估、回應新興風險的能耐是韌性組織的特徵。董事會必須深入參與策略,不是只有背書,必要時協助制定及調整正確路線。當瞭解且妥善管理時,風險就會變成優勢的源頭而非弱點。

董事會在不同產業的角色

各產業董事會的責任略微不同,藉著與不同治理守則對齊的共同治理原則來統一。

在企業界,董事會監督高階經理人績效、引導策略方向以及確保股東利益受到維護。在慈善和運動機構的治理中,重點或許會移到符合宗旨和道德誠信,然而核心任務―風險管理、透明與問責維持一致。

每個產業都有其獨特挑戰,但有共同的治理要求,比如透明與問責。將這些產業緊密結合起來的普遍需要是董事會應當明智且獨立、敏捷卻不失原則。

董事會績效具備效能的挑戰

儘管有這些標準,董事會經常面對持續的挑戰。主要挑戰包括: 
*資訊差異—資訊不對稱是常見的阻礙,即決策因為資料的及時性與正確性的落差而受到影響。
*利益衝突—這可能折損董事會獨立性。
*董事過多兼任(Overboarding)—當董事在過多的董事會任職可能會削弱其效能。

PwC最近針對51家公司所做的調查突顯了前述問題—在另類投資市場(AIM)中,僅6%的上市公司使用獨立的董事會評估人員,雖然很多領導人理論上支持多元性,但相信其董事會實踐真正多元性的卻少之又少。

克服挑戰

克服這些挑戰需要刻意努力。公司可遵循以下最佳實務作法,提高董事會效能:
*包含多元性:多元性的技能、經驗與觀點的組合不只豐富決策,也反映組織所服務之多元利害關係人群體。性別、族群和專長之多元性培養鼓勵建設性挑戰的文化,從而創新的解決方案可以蓬勃發展。優先重視多元性的公司會從更廣泛的洞察力與更創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從中獲益。
*持續的董事教育:定期進行產業趨勢、治理實務、新興風險的訓練,確保董事會成員裝備好面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
*有效使用委員會:專門委員會(比如審計、風險與薪酬)使董事聚焦於特定領域,從而提高董事會監督之整體效率和專業性。
*定期評估:把自評與外部評估之作法常態化,使董事會與不斷演進的最佳實務保持對齊,並強化其整體績效。

【網址連結】
https://www.barnett-waddingham.co.uk/comment-insight/blog/board-effectiveness-insights-challenges-and-the-role-of-technology/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