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波音,更多公司正把執行長與董事長角色分離

【作者】    Leslie Josephs
【資料來源】    CNBC
【發佈日期】    2019年 11月 5日
【介紹者】    閻書孝資深研究員
【審訂者】    邱明志委員
【簡介】   

在最暢銷737 Max飛機出現2起墜機事件導致波音公司處境艱難,董事會在10月11日解除執行長米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的董事長職務。

雖然這個危機是波音的特例,在大公司內將這兩個角色分開,逐漸成為稀鬆平常。有些專家說,此遲來的轉變可以增進問責(accountability)。

德拉瓦大學John L. Weinberg公司治理中心總監,也是金融系教授的Charles Elson說:「如果一個人受董事會監督,卻又領導這個董事會,那其實沒多大意義。」

根據代理投票顧問機構—機構投資人服務(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簡稱ISS)的說法,2005年標準普爾500公司中,有30%公司把董事長與執行長職務分開。今年增加到53%。

當執行長更換時,公司要面對角色分開的決策—從引發混亂的共享辦公室新創企業WeWork,到麥當勞—皆以創紀錄的速度與董事會作業來重建領導。

美國某些大公司,包括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與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執行長,也同時擔任董事長。

然而專家說,把兩個角色分開可以提供更佳的監督。

將兩個角色分開後,波音董事會表示,對米倫伯格擔任執行長有「十足信心」,這項決策使他在「董事會扮演積極監督的角色」之下,更專注於讓飛機回歸服務主軸。

波音的新董事長,卡爾霍恩(David Calhoun)5日也在CNBC的“Squawk Box”訪談中呼應公司這份聲明。

他說:「從我們董事會有利的角度來看,米倫伯格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對的。記住,這個問題不是他造成的。」

這危機發生後,其他公司採取了類似方法來面對。以富國銀行(Wells Fargo)為例,為設法解決銷售常規醜聞,2016年底正式將董事長和執行長角色分開。

AT&T的董事長與執行長斯蒂芬森(Randall Stephenson)計畫在現職工作到2020年。該公司上個月表示,計畫在他離職後將兩個角色分離,此為行動主義股東艾略特管理公司(Elliott Management)叫好的三年計畫中的一部分,艾略特在9月揭露了持有這間電信巨擘價值32億美元的股份。然而,AT&T的發言人說,董事會早在一年前就決定要將執行長和董事長角色分離。

集安德瑪(Under Armour)的創辦人、董事長與執行長於一身的普朗克(Kevin Plank) 正遭受聯邦會計調查的砲火,據他上個月表示,在1月時會讓出執行長寶座。公司表示,他會繼續擔任執行董事長,而現任營運長Patrick Frisk則擔任執行長。

人才聘僱公司Korn Ferry的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及經理人服務部總監Joe Griesedieck說:「執行長一職比起過去更難做、更複雜的觀點甚囂塵上,不只是經濟挑戰,還包括社會與環境。」

不過Griesedieck說,就兼任或不兼任兩職而言,尚未有證據何者比較好。

Matt Semadeni在亞利桑那州大學的W. P. Carey商學院教公司策略,他說在毫無動機下將兩個角色分離,是沒有意義的。

他說:「這有點像沒生病還吃藥。」

Semadeni補充說,他的研究顯示,當公司表現不佳時,兩者分離表現會比較好,但是若公司並非處境艱難,這麼做恐怕影響績效。

德拉瓦大學的Elson補充說,良好董事會的效能是難以證實的。

他說:「你無法得知什麼叫做良好監督的董事會,因為他們已經避開災難了。要證明沒有發生的事比較難。」

【網址連結】

https://www.cnbc.com/2019/11/05/its-not-just-boeing-more-companies-are-splitting-ceo-and-chairman-roles.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