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ECILIA KOK
【資料來源】 The Star
【發佈日期】 2015年 5月 12日
【介紹者】 閻書孝研究員
【簡介】
馬來西亞在最近針對發展中國家公司治理要求的調查中排行第一,這是由會計與審計專業組織所做的調查。
由KPMG International 與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ACCA)合作的研究“Balanc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顯示,在15個發展中國家,馬來西亞與印度並列第一。
但是如果包含已發展市場,馬來西亞與澳大利亞相近,但是僅次於新加坡。
根據這份針對25個市場公司治理的聯合研究顯示,在東協裡面,馬來西亞僅次於新加坡,領先於其他8個國家。
「當我們在公司治理邁開大步時,我們必須延續我們的承諾,以滿足新的要求與面對未來的挑戰。」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Securities Commission ,SC)的執行總監Goh Ching Yin在昨天的“Corporate Governance: Balancing Rules and Practices”研討會上說。
由KPMG、ACCA與Minority Shareholder Watchdog Group (MSWG)聯合舉辦,並由SC和馬來西亞交易所(Bursa Malaysia)支持,這個研討會上KPMG與ACCA發表了公司治理聯合研究的結果。
「今年是2011年發佈的公司治理藍圖(Corporate Governance Blueprint)內5年策略行動計畫的最後一年。現在,35項建議有83%已經落實,某些優先領域的措施計畫還會在未來五年延續下去。」Goh說。
「進一步的利害關係人諮詢將會繼續,而相關議題包括性別多元性,環境、社會與治理實務的採行,另外還有董事會的品質。」他補充。
KPMG與ACCA的研究顯示,董事會多元性是馬來西亞公司治理守則中最強而有力的主題之一。
「我們很樂意大家將多元性及女性進入董事會視為馬來西亞最強而有力的主題之一,這可以從首相希望在2016年以前將董事會女性比例提高到30%這件事看出來。」KPMG Malaysia的風險顧問長Lee Min On說。
馬來西亞的優勢包括提出董事會多元性(含性別)綱領、對董事會多元性有正式的政策及措施方法,以達成性別多元性目標。
根據Goh,公司治理架構的有效性依賴於整個系統中政府監理、公司自身與市場紀律之間互動的強度與廣度。
「在與市場紀律的互動中,監理者必須努力找到規定及彈性之間的最佳平衡。而藉由這樣與投資人行為的動態關係,公司治理架構中有關原則及規定的最佳平衡,就會為時間而改變」他說。
「專家已經同意,沒有萬靈丹的方法,令人滿意的監理方式及市場激勵機制,都需要仰賴企業所處的結構、文化與社會脈絡而不同。」他解釋到,應該持續進行對架構內相關控制的檢視及修正,以確保此架構是合適的,並可以產生期望的效果。
對於在區域市場領先,Goh說,SC正在領導東協公司治理倡議,其目標是提高區域內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標準,並且強化其在區域及國際間公司治理的名聲。
「作為東協資本市場論壇(Asean Capital Market Forum, ACMF)的主席,SC將持續視公司治理為ACMF行動計畫的重要議題之一,以驅動更多的金融及投資活動。」
「金融市場歷史顯示,公司治理實務的價值,唯有在重大醜聞或金融危機時才會看到。相對於此,我們的公司治理之旅不是短跑而已,而是一場馬拉松,裡面要求承諾、堅持、透明、究責與誠信。」他指出。
【網址連結】
http://www.thestar.com.my/Business/Business-News/2015/05/12/Malaysia-gets-top-ranking/?style=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