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行動主義及印度的公司治理

【作者】    Vidya Rajarao
【資料來源】    Grant Thornton
【發佈日期】    2015年 4月 28日
【介紹者】    閻書孝研究員
【簡介】   

過去幾年由於機構投資人與代理投票的出現,對於印度洶湧的股東行動主義有很大的貢獻。但問題是,這樣的行動主義是否可以強化公司治理。

為了強化公司治理,印度政府最近授權給市場主管機關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Board of India, SEBI),以增加印度公司的透明度並鼓勵國外資本投入。

SEBI正與印度儲蓄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密切合作,已確保那些被限制的公司無法從散戶募資。孟買證券交易所(Bombay Stock Exchange)與印度國家交易所(National Stock Exchange)已經對新上市的公司導入嚴格的標準,此舉也鼓勵了小股東投入資本市場。另外,小股東的不滿及相關議題,現在可以透過電子投票機制,讓董事會知道。

董事會與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也增加了,董事們現在可以對管理階層的提案,投票表達反對的意見。同樣的,股東也正在行使他們的不同意權,特別當薪酬增加但財務績效一直停滯或未達標準時。比如,Tata Motors的股東否決了高階經理人薪酬增加的提案,另外,像United Spirits Limited的股東也否決了數個提案,包括一些傳言有利於董事長的案子。這些發展,對印度公司而言是前所未見的。

2013年印度公司法修訂後,透過數個監理要求的導入,給予小股東更多權力。比如,引進集體訴訟的概念,而現在小股東們可以針對公司進行集體訴訟的提告。

這些改革讓印度開始拉近與已開發國家的距離,比如美國與英國,當地的股東行動主義已然十分成熟。美國證管會(Securities Exchange Commission’s ,SEC)的「支付薪酬討論」(say on pay)規定,讓終止黃金降落傘與追討紅利和績效獎金在上市公司越來越常見,而引發了等量齊觀的股東支持和反對的力量。另外,一些合併與收購(merger and acquisition ,M&A)交易案,面臨敵意併購,及被要求切割無獲利或核心事業時,若公司使用「毒藥丸」策略,將飽受批評。同樣的,在英國,股東也有反對高階經理人薪酬包裹和合併收購的交易案。歐元區也一直可以看到股東行動主義關注高階經理人薪酬與會計師任命的議題。

從全世界的經驗來看,我們應該歡迎印度的股東行動主義,並讓其紮下根基。小股東有能力對董事會提案取得控制,以保護自身利益,而非由少數股東與管理階層掌握,另外,小股東也可以對認為是有害於公司及自身長期利益的事情採取否決的行動,這些對強化公司治理是很重要的。

【網址連結】
http://www.grant-thornton.co.uk/en/Thinking/Will-activism-improve-Indias-corporate-governance/?previouspage=726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