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階主管很有可能因達成財務目標而踰矩

【資料來源】    Live Mint
【發佈日期】    2016年 4月 21日
【介紹者】    閻書孝研究員
【簡介】   

安永的研究顯示,70%的印度受訪者會為了要達成財務目標,而採取非道德的手段,而全球的比率為36%。

根據顧問公司安永的全球調查,令人震驚的是,比起其他國家,印度有更多執行長會為了促進績效而採取非道德手段。

事實上,印度的高階經理人在採取各種非道德行為而達成目標上,一直是名列前茅。

研究顯示,全球的財務長有36%會為了促進財務績效而合理化非道德手段。在印度,有70%的受訪者認為,為了達成財務績效,會採取某種非道德的行為,比如提供現金支付以取得或留住業務、浮報財務績效。

安永負責詐欺調查與爭執服務的Mukul Shrivastava說,這非常嚴重,這顯示了印度公司在為了促進績效,更容易違反規定。

儘管主管機關從內線交易到證券詐欺上都提高了處罰,同時也推動公司的道德經營及更佳公司治理,研究顯示,全球很多高階經理人對促進公司績效而犯罪這件事,認為是可以接受的。

安永的全球詐欺調查,訪問了62個國家、2285個負責處理詐欺、行賄與貪污的資深高階經理人,諸如財務長、遵循長、內稽主管以及法務部門主管。

在印度,約26%的高階經理人說,如果有助於公司績效,他們會延後月份報告的期間。而在其他發展中市場,比例為12%、全球則是11%。

然而RPG Enterprises Ltd的集團財務長、有30年印度公司經驗的Subbarao Amarthaluru的觀點則不太一樣。他說,大多數印度的公司不認為這是不道德的,而是一種經商的方式。如果你不這麼做,就無法生存。


可能出現不當行為的原因之一,或許是因為高階主管的變動薪酬跟他們的績效相連。他們的薪資裡面有35%至50%是參考公司績效的。

安永的Shrivastava說,像財務長、行銷長是共同為企業獲利與成長負責的。為了達到目標,他們都可能會採取一些不道德的行為。

另外一個詐欺盛行的原因,就是印度對錯事不願吹哨。

印度公司法要求公司必須要有警覺機制,而很多公司都設有各式各樣的吹哨人機制。

約30%的印度受訪者說,他們對公司很忠誠,不願因糾舉詐欺而損害公司形象。這一點比全球平均數的19%還高。

Shrivastava說,這比較像是文化面的問題。在印度,公司治理議題的發展只有5年,若投入更多的訓練與意識推廣,也許情況會改善。

至於公司法在預防犯罪上成效如何?

Amarthaluru說,審計委員會與獨立董事對這些犯罪可能並不知情,如果真的有所改善,那所有利害關係人都需要警惕。

安永報告說,公司需要在實施反貪遵循計畫上需要更為積極,並透過第三方對企業營運做適當的盡責調查,鼓勵吹哨人更有信心。

最重要的是,因為對於個人以及公司領導的究責性的提升,公司高層需要正確定調,這唯有透過董事會採取以上步驟,才能控制住更糟的衝擊。

【網址連結】
http://www.livemint.com/Industry/2rk6HPYWoesEk9XrLgv6fK/Indian-CXOs-most-likely-to-bend-rules-to-achieve-financial-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