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在公司治理上樹立的榜樣
【資料來源】    Financial Times
【發佈日期】    2016年 4月 10日
【介紹者】    閻書孝研究員/本篇由何佩諸委員審訂
【簡介】   

瑞典某些大公司正在經歷一個動盪期。Swedbank已經在財務醜聞後解任董事長與執行長,另外一家銀行Nordea在巴拿馬文件曝光後,被發現協助客戶從事境外投資,總理Stefan Lofve稱此行為為「可恥」。

更早,在2013年電信公司TeliaSonera因烏茲別克貪污而造成董事會大幅改組,另外還有去年的一起林業集團SCA醜聞,因為他們的執行長及其家族濫用公司飛機。

這些不穩定已經引起對瑞典公司治理的質疑,過去,相較於其他國家,瑞典經常被視為是模範。他們給予投資人(如Industrivarden與Wallenberg家族的投資集團)對所督導管理的公司有很大的話語權,這樣的實務因能促進穩定度及長期關注而被稱許。

瑞典的系統在某些面向上是不錯的。雖然解任Swedbank的前執行長Michael Wolf理由不甚清楚,但是投資人信心的喪失引發了快速的變化。Swedbank的提名委員會在三月決定不再任命Anders Sundstrom繼續擔任董事長。

瑞典的投資人是透過薪酬委員會來控制董事會的組成的。股東參與這些委員會,每年都有權核准(或者解任)董事。在美國或英國,提名是由董事自己進行的,而股東僅有有限的權利去影響他們的選擇。

在美國,行動主義的股東已再三要求董事會的席次以影響策略。這有助重振績效不佳的公司,但也可能造成單一股東對單一議題影響力過大,並有短期主義的風險。瑞典的系統則是雖然對董事會加以監督,但更加的平衡。

瑞典也因有活躍的媒體而受益,他們已揭露多起公司醜聞並讓公眾注意到濫用的狀況。股東一直都獲得充分的資訊及誘因以採取行動,他們也都十分樂意給予回應。

不過,沒有任何一個公司治理系統是完美的,瑞典將大部分的責任都交給少數的一些機構手裡。這樣做隱藏的風險就在Industrivarden的例子裡看到了,他們控制了瑞典交易所內半數以上的市值。

核心投資人持有足以左右公司經濟利益的投票權,這種常見的實務情形容易使這個風險加劇惡化。像Industrivarden這類大型的投資集團就可以對很多公司產生重大影響力。

某些公司開始擔心具批判性的媒體與強而有力的投資人聯合起來,會讓高階經理人被嚴厲的對待。瑞典的社會平等主義特質,就是對高階經理人被公開的過度或不當行為,其容忍度非常低。

但是,到現在為止,尚未出現不公正的明顯例子,而投資人也還認真地負起他們的責任。假定股東在公司治理上扮演積極的角色時,他們能仔細注意他們自己的行為,其他人是可以從瑞典的例子中學習到一些事。

【網址連結】
http://www.ft.com/intl/cms/s/0/34107b60-fd78-11e5-b3f6-11d5706b613b.html#axzz45TbpgbX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