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香港採取措施來避免利益衝突
【作者】    Michelle Price 與Anshuman Daga
【資料來源】    Reuters
【發佈日期】    2016年 7月 21日
【介紹者】    閻書孝研究員
【簡介】   

香港與新加坡正採取措施來限制交易所監管權力,以避免利益衝突並增進上市公司的品質。

香港與新加坡的交易所本身就是第一線的監理者,這個意味他們既要監管公司、又要從公司那裡獲利。

這個衝突的角色,讓新加坡交易所(SGX)與香港交易所(HKEX)對曾爆發會計醜聞的數家公司開放交易。

SGX在本週宣布,要將其監理部門切分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子機構。而HKEX則在6月提出,要讓執行長Charles Li離開上市的決策程序,將更多權力讓渡給香港證券監理機構。

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秘書長Jamie Allen說,這對投資人絕對是正面的。他們一直擔心對營利導向的交易所無法獨立地管理在其市場的上市公司。

全球的政府在將交易所監管權力切分開來這件事,一直進展很緩慢。

即使在美國這種通常被視為站在最佳實務最前線的國家,某些交易所仍保有一定的監理功能。當美國一直維持這個作法時,某些人質疑,香港與新加坡最近的發展是否能成功呢?

身為SGX投資人之一
也是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 Asia的公司治理部主管David Smith說,考驗是從實施之後開始。

HKEX 與SGX是實施上市規範及監督交易的單位。只要公司違反規定,他們會譴責公司、暫停交易、或讓公司下市,另外還會要求公司採取特別的救濟措施、譴責董事以及撤銷交易與上市核准。

但是在新加坡及香港出現的中國公司會計問題,比如破產且已清算的鋼鐵公司FerroChina 與China Forestry Holdings,已經引起社會上廣泛批評交易所無法適當地對上市公司進行調查。HKEX的發言人說,交易所在察覺利益衝突上是有很多制衡機制的,這包括HKEX以公眾利益行事的法律責任。

為了吸引大型公司上市,HKEX與SGX都一直有意願開放限制投資人投票權的股權結構。

投資人說,利益衝突問題在新加坡特別尖銳,他們跟其他主要金融市場不一樣的是,缺乏一個專門的證券監理機構。SGX本身就是第一線的監理者,而其自身又受中央銀行監管。

這種結構的缺陷,就顯現在新加坡的2013年仙股醜聞裡面,當時有三家小公司的股價被推高,但在二天內一下蒸發掉80億新幣(59億美元)。SGX被批評動作太慢。
SGX的執行長Loh Boon Chye告訴路透社說,釐清並明確地遵循公司治理,才會讓投資人更為滿意。

【網址連結】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regulations-exchanges-idUSKCN10114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