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nate
【發佈日期】2025年 6月 23日
【介紹者】閻書孝研究員
【審訂者】邱明志委員
【簡介】
南韓政府正在加速公司治理改革,第一個措施為擴大揭露要求,以便冷卻公司使用庫藏股作為捍衛管理控制權的工具。
根據6月22日政界多個消息來源透露,金融委員會(Financial Services Commission, FSC)向擔任李在明總統交接團隊的國務規劃諮詢委員會(State Affairs Planning Advisory Committee)提交一份強化治理與透明度計畫的報告。
議程的第一項是修訂關於庫藏股的揭露規定。
目前,只有庫藏股佔總在外流通股數5%以上的上市公司才必須揭露註銷計畫。
根據新計畫,這項門檻將降到1%,揭露標準明顯收緊。
委員會據傳對此提案反應正面。
政府旨在增加對上市公司的壓力,以註銷庫藏股來提升股東報酬。
公司買回庫藏股的目的往往是捍衛大股東控制權、抵押、員工薪酬或返還價值給股東。
然而,除非這些股票被註銷,不然它們不會降低流通股票總數或提高每股價值—代表普通股股東不會獲益。
透過鼓勵註銷,政府希望降低所謂的韓國折價(韓國股票價值被低估)―這種現象源自於根深蒂固的管理結構。
截至去年底為止,共有514家上市公司持有5%以上的庫藏股,預期家數會隨著擴大揭露規定而上升。
依賴庫藏股來捍衛管理權的公司或許現在正急於找尋替代方案。
由於該措施只要求修改《資本市場法》(Capital Markets Act)下的執行命令,不需要修法。
政府也計畫要解決備受爭議的分拆上市做法,亦即公司將實際將其核心業務分拆成子公司並單獨上市。
批評者指出,這樣一來經常造成母公司價值下降,並損害現有股東。
為緩解這個現象,政府正在檢討一項政策—賦予母公司股東優先權在雙重上市時以固定價格購買子公司新股。
此舉目的在加強投資人保護並因應南韓股票持續受到低估的現象。
政府也計畫允許普通股股東請求法院任命檢查人員查驗上市關係企業之間的合併是否符合公平的併購比率。
政府未來也要強化盡職治理守則(負責任的機構投資人指南)―以鼓勵如國民年金公團(National Pension Service)等實體更積極地行使投票權。
根據金融監督局(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統計,過去一年273家資產管理公司中,僅6.8%反對諸如董事會任命或章程修改等公司決定事項。
【網址連結】
https://news.nate.com/view/20250623n1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