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J. Prince
【資料來源】Corporate Board Member
【發佈日期】2025年 7月 22日
【介紹者】閻書孝研究員
【審訂者】謝靜慧/本協會前秘書長
【簡介】
當董事會排斥反對意見時,公司就會承擔巨大的風險。經驗老道的董事和治理專家,分享了促進開放討論的實務策略,以及為何這對制定健全的決策而言至關重要。
Diane Creel親自體會過身處於不鼓勵公開討論的董事會是甚麼樣的狀況,幾年前,她被投資人邀請加入一家面臨財務危機的公司董事會。希望協助公司轉虧為盈,她同意了。
後面的故事就是令人遺憾的教訓—說明了當董事會受制於執行長,尤其是執行長還兼董事長時,會發生甚麼樣的情況。Creel很快地瞭解到,該董事會不鼓勵異議,而且關於風險與策略的議題也很少真正討論。當她提出關切時,很快就被駁回,而且董事會其他成員就直接轉移到下一個議題。
Creel說:「這是一個傀儡董事會。」最後她辭職了,「我無法繼續待在那裡。」這位前執行長曾經服務過多個董事會,包括添瑞鋼鐵(TimkenSteel)、古德里奇(Goodrich)與阿勒格尼技術公司(Allegheny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ATI),在ATI她則擔任獨立董事會主席(independent chair)。
她的經驗並不是個案。根據最近PwC針對超過700位董事做的董事會調查,有超過一半的董事會成員表示,他們在董事會上不能自在地表達異議。但是,當董事會成為一言堂時,對公司和股東造成的風險就會非常巨大。
公開討論對於避免團思、辨識風險及改善決策而言十分重要。在Russell Reynolds負責董事會效能實務的負責人Rich Fields說 :「若董事會不願真誠地考慮不同觀點,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所討論的決策通常涉及龐大的資金與其他重要後果。決策錯誤會產生嚴重的損害。」
PwC的治理洞察中心(Governance Insights Center)負責人Paul Denicola表示,縱使是立意最良好的董事會,也可能無意間抑制多元意見。「當8個、10個或12個人同處一室,本來就存在各種的行為偏見,可能導致個別董事討論特定主題時保持沉默,或不放心表達意見。」
我們請教了多位董事及治理專家,針對董事會如何建立鼓勵而非抑制異議的文化,提供一些建議如下:
1.董事長必須定調。
Lynx Technology的董事長兼執行長、Vital Energy與Broadway Financial的董事會成員John Driver說:「董事長必須定調,的確是從此開始,他們對董事會能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RLI與Virtus Investment Partners的董事Susan Fleming同意,董事會領導人的工作就是確保每個人的聲音都被聽到,並積極尋求不一樣的觀點。「若這是一個重要問題,那麼身為董事長或領導董事(lead director),你就要想『這並非無須思考的決定』,但每個人都點頭附和,你一定程度上就必須要扮演魔鬼代言人的角色,逼問:我們有考慮過風險嗎?我們有考慮過這件事的另一面嗎?」
DeNicola表示,一個方法是提前指派一位魔鬼代言人,負責挑戰各種想法、探索假設狀況,並確保每個提案都被嚴格地審視。他還說:「重要的是,不要每次都由同一個人擔任這個角色,你不想要某個人被認為總是在唱反調。」
另外一個策略就是重新安排討論流程。DeNicola說:「權威偏見是真實存在的。若資歷最深的董事或是特定主題的專家先發言,其他人就會遲疑要不要挑戰這個觀點。相對地,試著讓最資淺的董事先表達,帶來新觀點。」
2.訪談每位董事。
雖然大多數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有定期做董事會整體評估,但大多仍沒有做一對一的訪談—這個方式會讓董事較容易開放地討論文化互動狀態。Fields說:「當董事會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董事可以安心地提出關切,並共同檢視哪些運作有效、哪些在未來可以做得更好時,整個董事會將因此獲益。」
DeNicola表示,當你拿到評估結果時,不要束之高閣。「評估結果唯有具備行動計畫和後續追蹤,才會有效。」
DeNicola表示,最出色的董事會在聘任董事之前,就會先評估他們對辯論的開放程度。「詢問候選人一些行為面向的問題以瞭解:這個人是否能自在地表達異議?」並詢問他們過去處理棘手對話的經驗。「請分享一個你過去曾經傳達艱難訊息的經驗。你是怎麼做的?是否遇到困難?你如何克服?」
Fields建議董事會在招聘新董事時應該訂定「互動規則」。「其應該要闡明:本董事會尋求的董事,願意提出適當的挑戰、帶來獨立的思維,並勇於做正確的事—即使要做到以上並不容易。」
3.創造非正式、坦誠的對話機會。
有時候,董事在董事會上不太願意表達反對意見,但在較非正式的聚會上可能會願意表達,這包括公司的內部董事。Wendy’s與iAnthus Capital Holdings的董事Ken Gilbert表示,他的董事會會邀請執行長共進晚餐,針對挑戰及機會作開放性且非正式的對話。「有時候,這些晚宴會產出最棒的意見—尤其是討論的議題並沒有列在正式的議程裡。就算只是初步探討這些議題,在日後董事會與高階領導團隊會面討論時,也會比較容易。」
Gilbert也會仰賴會前討論。「在閱讀會議資料之後,我可能會先提醒執行長並指出一些我可能不同意的事項。我做過幾次,執行長通常會協助我更瞭解定位或方向。結果是不一定要在寶貴的董事會上花時間來進行不必要的辯論。」
那種作法也會在議程上留有更多的空間,以利董事提出沒有被討論的關切時,進行臨時性的討論。Driver指出,董事長或領導董事必須確保議程不會管理階層的報告塞滿,僅剩下不多的時間進行有意義的討論或探索替代性策略。「在評估或調查中,我們最常見的回饋是:需要更多時間進行開放討論。」
Fields提醒,並注意不要有太多的私下討論,因為這會破壞信任。「我一直擔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應該在董事會上討論的事宜,推向沒有正式記錄的一對一談話中。」
4.建設性地處理破壞性的異議。
Fleming回憶一個例子,有一位董事「過去在每次會議上一再反覆提出同樣的事。」雖然他沒有敵意,但是他的堅持會削弱他的可信度,而且讓董事會變得比較不想聽他的意見,縱使他的回饋意見是有用的。她說:「時間久了,我們就只會翻白眼。這時董事長或領導董事就必須介入並與該員溝通:這樣做對你不利。」
Creel補充道,「你不會想要總是持不同意見。但當某件事非常重要時,甚至會讓董事會和公司陷入危險,那你就必須挺身表達。我的意思是—這是你的職責所在。」
考慮擔任董事職位的人,應該試著先瞭解董事會接受不同意見的程度。如果文化上不歡迎健康的辯論,或許明智的做法就是婉拒。
Gilbert說:「如果我感覺這是一個作為執行長橡皮圖章的掛名董事會,那我就不會加入。」
【網址連結】
https://boardmember.com/why-and-how-boards-should-welcome-op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