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風潮下管理會計成顯學 吳安妮傳授永續轉型心法

2025.4.29 工商時報  文/簡立宗

為企業提供可查證、可追蹤、可創新的永續轉型路徑,於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論壇專題演講獲廣大迴響

隨著全球永續浪潮迅速席捲,碳稅、碳費、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及ISSB永續揭露準則陸續上路,企業面對的不僅是外部法規的高壓挑戰,更是在內部治理結構中如何同步整合策略執行與資訊透明的深層轉型命題。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為回應此一趨勢,於4月23日舉辦「管理會計助力ESG創新」專場論壇,邀請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講座教授吳安妮發表專題演講,從她多年研究與產業實踐出發,提出一套結合策略、作業與價值衡量的「管理會計ESG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可查證、可追蹤、可創新的永續轉型路徑。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董監聯誼會」會長黃顯華(左起)、政治大學會計系教授吳安妮、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朱竹元。圖/簡立宗

 

「企業價值創造的關鍵從來不只是財務報表上的數字,更須仰賴深度的經營管理能力。」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董監聯誼會會長黃顯華說,以鴻海為例,「郭台銘看報表不是看財報,而是看經管報表」,強調管理會計正是驅動企業營運與策略結合的重要工具。相較之下,一般企業乃至中小企業因為經營管理基礎薄弱,往往連報稅都無法到位,更遑論建構完整的管理會計系統。分享型企業就是要利潤分享,企業賺一百塊,員工要分多少錢?不同BU公司單位,有些是存貨很長,有些是應收帳款很長,如何分配很重要,這些都突顯出管理會計及經營管理的重要性。即便冷門,管理會計仍是創造企業內在價值的核心,尤其在永續轉型壓力加劇的當下,更顯得不可或缺。

「在ESG的發展趨勢之下,永續經營已成為企業價值的重要來源之一。」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秘書長吳哲生說,ESG不僅是法規要求,運用科技與策略工具,更是推動企業創新、強化競爭力的關鍵。不論是管理會計、經營會計,甚至戰略會計,在此一波ESG導向的管理思維中,都展現出越來越關鍵的角色。「吳安妮教授將ESG之核心元素與管理會計有效整合,落實到企業日常經營中,將能更系統性地檢視企業在永續面向的表現,並進一步發掘潛藏的創新與提升機會。」

「成本不是只有會計部門的事,而是每個部門都要一起來管好,才有辦法轉型成功。」吳安妮指出,在以代工為主、利潤空間有限的台灣產業結構下,企業若要因應碳焦慮與永續壓力,必須重塑經營邏輯。管理會計的價值就在於,能透過制度化的作法,將每一筆支出與實際作業、碳排數據與對利害關係人的價值貢獻建立連結,「讓數據說話」,是推動「數位轉型」及「ESG轉型」之根基。

四大系統工具 打造ESG管理新架構

「很多人問,ESG要不要做?但關鍵從來不是要不要,而是會不會、怎麼做得好。」吳安妮表示,缺乏差異化及獨特性ESG策略、缺乏ESG整合性績效衡量系統、無法正確計算產品及範疇3之碳排放量、無法解決外界對漂綠問題的質疑,及不知如何分析ESG之成本及價值,是許多企業在推動ESG時常面臨的五大困境。以致整體ESG資訊與企業治理難以連結,導致永續行動難以有效推進,這些問題不僅存在於中小企業,不少大型企業亦未建立起足以支持ESG轉型的基礎系統。

「要協助中小企業ESG轉型,一定要有技術作後盾。」吳安妮強調,ESG治理不應淪為形式主義或成本負擔,而是帶動企業策略創新與治理升級的實質契機,因此團隊研發出四大工具,涵蓋ESG創新策略形成(ESG-SOR)、ESG整合性績效衡量(ESG-BSC)、碳盤查(C-PVM)與ESG價值分析(ESG-PVM),並結合IT系統平台,協助企業建立完整的ESG管理體系及可驗證的報告機制。這套系統已取得多國商標且申請專利中,並與BSI、SGS、德國萊因等國際查證機構合作,確保其可納入永續報告書,並符合ISSB S1與S2的揭露架構。這些制度已應用於台灣70餘家中小企業,並非僅只紙上談兵。

吳安妮以「日正」食品工業、「馳綠」國際與「普祺樂」實業等三家企業轉型為例,具體說明制度實踐的可能性與具體成效。日正企業原本為台灣冬粉產業的主要生產者,面對原物料成本波動與品牌競爭壓力,在導入「ESG-SOR」創新策略工具後,確立「低碳冬粉」之差異化定位,並進一步以「C-PVM」模組進行作業層級碳排盤查。藉由系統性分析冬粉製程中的碳熱點,企業選擇導入「黑水虻」處理廢水、「油芒」提升生物多樣性等循環經濟方案,不僅有效降低碳排,更取得永續金融貸款,成為台灣市場實現「食品低碳」的案例。

另一種轉型代表,「馳綠」國際原以農業廢棄物與海灘回收物來製鞋。卻因品牌知名度不夠,難以與國際運動品牌競爭。在吳安妮引導下,透過「ESG-SOR」及「ESG-BSC」制度進行創新策略及多構面績效衡量,重新界定核心能力,聚焦於具專利的綠色原料研發及製程,從製鞋商轉型為環保材料提供者。政府看見該公司具備整合廢棄物與國際市場潛力,進一步協助其至中南美洲拓展回收鏈,建立廢棄物回收、墨西哥綠色製造、美國銷售的三地一體化生產銷售體系,實現全球循環供應鏈佈局。

「普祺樂」實業原本從事商品代理與上架服務,面對ESG浪潮與通路端對綠色商品需求提升,導入「ESG-PVM」與AI分析模組後,啟動轉型計畫。因成功協助客戶即時追蹤每項上架商品的碳足跡、存貨周轉與顧客反饋,成功轉型為專業綠色代理平台,協助零售通路引進碳標籤產品,並攜手政大AI中心共建影像分析系統,整合POS、ESG績效與存貨資料,打造可即時反映永續績效的決策平台,實現從傳統通路商邁向為永續科技服務公司之路。

從策略清晰與作業落實出發

「所有轉型皆須從『策略清晰』與『作業落實』出發。」吳安妮強調,ESG的真正挑戰在於如何將抽象的目標轉化為具體的管理行動,而非淪為口號或報告格式。「ESG不是花費成本而已,而是驅動企業創新與價值再創造的引擎。」透過系統性的管理會計框架,企業得以精準掌握ESG相關投入,並依照利害關係人構面,計算每項行動所創造的財務與非財務價值,為轉型成效提供量化依據,也為金融機構提供貸放判斷標準。

吳安妮同時分享其團隊目前已與多家企業、大學教授與ESG顧問及查證機構建立合作網絡,積極推動「ESG生態圈」發展,未來更將導入整合性管理AI,建立企業管理決策資料庫與演算法分析機制,推進ESG治理走向智慧化與即時化。呼籲政府與企業界攜手合作,尤其是尚未展開準備的中小企業應加快腳步,「永續不是選項,而是必修課。我們不怕變化,只怕準備不夠早。」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在總結中,感謝吳安妮講座教授的長期努力與無私的分享,並指出「管理會計」對企業經營及公司治理越來越重要,能夠將公司為利害關係人所創造的價值完整地展現出來,並且突出企業策略的獨特性。中華公司治理協會接下來將在5/21於新竹科學園區舉辦公益且發給研習證明的【董事會績效評估研討會】,6/27的【董監聯誼會】將請李彥興副總及周秉奇負責人來分享多元平等共融(DEI)政策何去何從,9/3的【公司治理國際高峰論壇】也將邀請世界資本之都的美國德拉瓦州最高法院院長與衡平法院法官及簡立峰先生等等世界級專家前來分享,歡迎各界先進蒞臨。

網址: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429701556-4312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