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主義投資人的動作在亞洲會比較和緩一點

【作者】    Jennifer Hughes
【資料來源】    Financial Times
【發佈日期】    2015年 2月 17日
【介紹者】    研究員  閻書孝
【摘要】    相對於歐美,亞洲的行動主義投資人作法會較為和緩。而且亞洲公司很多屬於家族企業,行動主義投資人尚未有如美國般的大動作。

在亞洲,行動主義型的投資人才開始要參與公司股東會投票。上週引人注意的,是在Elliott Management與東亞銀行(BEA)之間的法庭戰,同一天,Dan Loeb的Third Point也表示以不明資金來源購買了Fanuc這間日本機器人製造商的股票。

美式的行動主義者在歐洲,推動改變已經一段時間,現在,這股風潮要吹到亞洲去了。

但問題是亞洲的行動主義者將會發現3個現象:股票便宜、行動計畫,以及管理階層可以實務地達到他們要求。

在香港,BEA長期以來是都是被併購的標的之一,但由David Li董事長家族控制公司,阻礙了其他人進入。Elliott正在詢問他們出售新股票給日本三井住友的計畫,相當於現在市值的十分之一。

另外,日本的Fanuc跟其他日本公司一樣,都不願理會外部人的建議。

Third Point與Elliott知道他們會遭遇反抗的力量。Loeb在2013年引起波濤,他呼籲Sony切割他們不願切的部門,但這可以調整他們的成本基礎。去年,Elliott成功推動新加坡Capitaland公司在購買一家小的上市子企業的少數股權時付出更多,但是卻無法推動新加坡銀行OCBC付更多給Wing Hang,這是BEA的香港對手。

比起其他市場,亞洲公司的股票相對更便宜。現在,MSCI的亞太指數,被預期營收14倍,但是Eurofirst 300 與S&P 500分別是16倍與18倍。

此外,投資人對亞洲的交叉股權很挫折,並且相當聞名。其中一個原因,上個月李嘉誠在重整其企業「雙重折價」時有顯現原因,他的長江實業並未完全反應在和記黃埔49.97%的持股價值,這可視之為「集團折價」。

在歐洲,某些行動主義者已經試圖扮演「倡議者」(suggestivist)的角色,試圖長期影響公司改變,而不只是像Carl Icahn 或 Bill Ackman之類激進的方法。但是,在亞洲,手段上會比較柔軟,僅是請管理階層與投資人對話。

「比較可行的趨勢是議和而非個別行動主義式的案例。」Michael Chang說,他是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的研究總監,該協會成員在2011年奧林巴斯醜聞後就致力作戰。

「奧林巴斯下市只會摧毀價值。」Chang說。「行動主義不只是惹麻煩或上新聞而已。我們比較想用『議和』這個字」。

Loeb在亞洲現在採取比較友善的方法,但是Elliott還沒這麼做。在避險基金與李家之間的法庭戰,還會引起一陣媒體熱。

然而,對行動主義者改革亞洲或許還有一些限制。連最勇敢的行動主義投資人,都沒有公開反對李家對和記黃埔的作為,它已經低於1、5、10年平均股價了。雖然股東對交易需要核准,但是沒有人敢公開挑戰李嘉誠。至少現在還沒看到。

【網址連結】
http://www.ft.com/cms/s/0/9b64afd2-b695-11e4-95dc-00144feab7de.html#axzz3S3zplkx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