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公司需要解決董事會缺乏女性的問題
【作者】    Sarah Gordon與Kana Inagaki
【資料來源】    Financial Times
【發佈日期】    2017年 5月 11日
【介紹者】    閻書孝研究員/本篇由何佩諸委員審訂
【簡介】   

亞洲大型公開發行公司的董事會裡,女性董事占比約為八分之一。儘管亞洲區的經濟成長亮眼、股票市場日趨成熟,但在女性董事比例方面,亞洲仍落後於歐洲與北美的同業。

根據華盛頓的研究團體「國際企業女性主管」(Corporate Women Directors International,CWDI),在亞太20個國家市值最大的1557家上市公司裡,女性董事比例為12.4%。

根據CWDI的研究,歐洲前500大公司的女性董事占比為30%、而北美前500大公開發行公司則剛好超過20%,都遠高於亞太區的比例。在非洲,前300大上市公司的女性董事比例為14.4%。

亞洲區企業董事會高層的女性比例普遍較低,部分原因是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規範,以及工時過長和育兒責任仍落在母親身上為主。

但缺乏進展,現在被某些高階經理人視為會威脅到區域強化治理並發展菁英領導的公司結構。大多數設有女性董事的亞太公司,仍只是任命一席女性董事作為象徵性妝點門面之用。

CWDI的理事長Irene Natividad在12日於東京的全球女性高峰會(Global Summit of Women)發表了她們的報告。她說,雖然由歐洲主要來驅動的增加女性董事比例是全球趨勢,但亞太公司在提升女性到公司領導的角色上,仍顯落後。

她說,諷刺的是,亞太區有非常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很多也有豐富的企業經驗,她們一樣是區域經濟快速成長的貢獻者。

不過在亞太區內,各國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澳大利亞,前百大公開發行公司女性董事比例為27.2%,超過區域平均數兩倍,另外紐西蘭也有19.3%。但是南韓百大上市公司裡,設有女性董事的只有14家。

倡議拔擢更多企業高階女性的團體30%俱樂部,其香港指導委員會主委Tim Payne說,政府,以及特別是證券主管機關和上市委員會,應該扮演一個鼓勵未來發展的角色。

香港雖然在排名上領先很多其他亞洲區的競爭對手,但比起已開發市場仍屬落後。在績優股裡完全沒有女性董事的董事會,雖然在過去五年內減半,但還是有五分之一的董事會全部都是男性。

Payne說,多元性是良好治理的標記之一,也是領導性證交所的象徵。資本市場未來的名聲(比如香港),就是看多元性議題的進展。

但是在亞洲的調查來看,20個國家裡只有8個有實施相關政策來增加女性董事的數量。

印度在2013年對所有上市公司採行至少一席女性董事的配額制度。然而,公司遵循的狀況緩慢,批評者指出,改變只是形式上的,實際上印度由男性主導、「老同學」關係網(old-boy network)的企業文化,幾乎沒有改變。其中改變最慢的,就是重工業下的國有事業。

但印度的法律還是有一些影響。根據瑞士信貸研究院(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的報告,印度董事會的女性比例,從2010年的5.5%提高到現在的12.7%,接近於全球平均比例的14.7%。在家族企業裡,女性董事通常由控制股東的妻子或女兒擔任。

馬來西亞實施了30%的女性董事配額,使得其大公司的女性董事增加一倍以上:從2011年的7.6%提高到16.6%。

在日本,安倍首相在其先前的女性經濟學(womenomics)計畫裡,希望能在2020年以前,讓女性在管理階層的比例提高到30%。

雖然日本政府後來把目標降到10%,但是從現在上市公司女性高階經理人占比僅3.4%的角度來看,這個目標還是很有雄心壯志的。雖然樂觀者承認進展緩慢,但他們指出,在2013年安倍成為首相時,高階經理層的女性比例才1.8%而已。

高盛在日本的策略長Kathy Matsui質疑,在日本既有的企業文化下,10%的目標是否務實?

他說,有些國家有配額制,而日本也可以考慮這麼做嗎?如果這麼做,還是有些問題有待討論。比如即使像挪威,他們因實施配額制而明顯提高董事會多元性,但是在管理階層方面,並沒有帶來一樣的改變。

安倍政府女性經濟學計畫已邁入第四年,他們現正試圖創造日本企業內的同儕壓力。

Matsui說,這就跟日本試圖透過同儕壓力來強化公司治理的方法是類似的。雖然速度比給予一個配額慢,但從創造必要的文化改變來看,也許會更為有效。

【網址連結】

https://www.ft.com/content/1b0d7abe-33ff-11e7-bce4-9023f8c0fd2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