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司在永續報告上勝過全球同業

【作者】    RACHEL MUI
【資料來源】    Business Times
【發佈日期】    2017年 12月22 日
【介紹者】    閻書孝研究員
【審訂者】    邱明志委員
【簡介】   

KPMG最近提出了他們的2017年企業責任報告調查,研究了49個國家收入前百大公司的企業責任報告。根據這份調查,新加坡上市公司已經開展編製永續報告的風氣,但是把氣候變遷認知為財務風險,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該調查說,84%新加坡最大型的公司都編製了企業責任報告,比例遠高過全球的平均值72%。新加坡交易所去年開始實施一個規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從會計年度2017年12月31日結束後,以「遵循或解釋」基礎編製永續報告。

KPMG新加坡負責永續報告諮詢與簽證服務的主管Ian Hong說,新加坡有高比例的公司能遵循公司治理守則所訂下的高標準,說明了董事會關注永續議題上當扮演的角色,並開始將環境與社會因素納入企業策略形成的一環。

然而調查中卻驚訝地發現,75%新加坡百大企業,尚未在年報裡說明因氣候變遷所衍生的財務風險。

此外,僅17%的新加坡本地公司設定減碳目標,與全球其他同業的50%相比,不禁黯然失色。

KPMG表示,以下五個經濟體的前百大公司,已在年報裡面探討氣候變遷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台灣(88家公司)、法國(76家公司)、南非(61家公司)、美國(53家公司)與加拿大(52家公司)。

Hong進一步闡述,關於氣候風險的揭露會再增加,因為證券主管機關、投資界與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期待愈來愈高。他們鼓勵公司要整體評估與其組織相關的氣候變遷風險,並且評估確認和報告該風險相關的程序與資料品質。

他補充說,在財務績效之外,企業責任報告應當作為呈現組織真實價值的工具。

事實上,產業專家已經更看重永續報告所帶來的可觀效益,至少有節省成本、提升品牌價值,以及比同業有更佳的員工留任率。

KPMG負責永續服務的全球主管表示,在談到調查對企業的意義時,首先就是準備好面對更多報告的要求,因為這是現在進行式。其次,瞭解到報告整合是新的趨勢,最後銘記:報告要著重的是影響,而不只是統計資料。

就在上個月,新加坡環境與水資源部長Masagos Zulkifli 宣佈將2018年定為新加坡的氣候行動年。

單獨來看,2019年起要開始對溫室氣體排放,每噸課新幣10-20元的碳稅。目前碳稅只針對上游大型排放業者課徵,如電廠與其他工業設施等直接排放溫室氣體的單位。

【網址連結】

http://www.businesstimes.com.sg/companies-markets/singapore-firms-fare-better-than-global-peers-in-sustainability-report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