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應加強與股東對話以增進公司價值

【資料來源】    Japan News
【發佈日期】    2018年 7月 1日
【介紹者】    閻書孝研究員
【審訂者】    邱明志委員
【簡介】   

欲增進公司的價值,需要每家公司的經營團隊推動中、長期的改革,並認真聆聽股東的意見。

最近日本股東會的高峰期剛過,大多數公司都在3月底結束會計年度。單單在6月28日舉辦的股東會就有超過700家。

在該日舉辦股東會的公司只佔30%,比起1990年代最高有90%公司集中同一日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

過去藉股東會來敲詐勒索公司的激進份子,持續保持安靜,公司或許已經發現,沒必要把股東會集中在特定日期。

紀錄上看,有42家公司的股東提案討論。這顯示股東會不再是把股東集中在同一地點,只為了確認通過公司所提的議案而已。

深化公司與股東間建設性的對話是目前的潮流,應該繼續使之穩固。

值得一提的是,提供上市公司遵循的行為守則─公司治理綱領也在6月修訂了。

新的綱領包含了董事會的想法,規定公司必要時,應該從外部延攬具高度獨立性的人物進入董事會,人數並達到三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綱領也呼籲使董事候選人名單多元化,可以透過如任命女性與外籍人士的作法

讓公司經營團隊接受更多元意見的目的是可以理解的。

不消說,這不只是為了讓董事會外表好看而已。

改善公司治理

如神戶製鋼、三菱材料這類的公司,儘管他們已經有外部董事,但還是無法避免資料造假的不當行為。這些事件曝光後,公司處理問題的時間也太晚。

外部的董事會成員,在權衡利弊得失後,通常聘請知名的企業經營者或專家,在很多案例中,他們甚至不只擔任一家公司的董事。應該如何確保他們能正確察覺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呢?那就是運用智慧來強化公司治理。

今年日本股東會的另外一個現象,就是有一連串公司董事的任命案支持率低。

儘管過去董事任命案通常都有超過90%支持率,有些公司,包括深受醜聞困擾的,在董事選任案上僅有60-70%的支持率。毫無疑問地,股東對公司監督的態度是越來越嚴格。企業經營者態度應該更認真。

會計年度在3月結束的東證所第一部上市公司,排除金融公司,淨利總額超過30兆日圓,達歷史新高。而分配給股東的股利,達8.7兆日圓,比前一年提高16%。

如果企業經營者只是短暫地將公司獲利分配一部分給股東,比如以增加股利來回應行動主義者股東,如投資基金的話,那就不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經營。

建議應該利用現在績效好的機會,來實現企業穩定成長,並避免短視地回應當下處境,比如過度注重每季的財務表現。


建議應該要嚴肅看待未來,促進資本投資、加強研發活動,以及提高員工薪資。

【網址連結】
http://the-japan-news.com/news/article/00045526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