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主義投資人讓德國企業擺脫舒適圈

【作者】    Thomas Jahn、Peter Kohler、Robert Landgraf、Christian Rickens
【資料來源】    Handelsblatt Global
【發佈日期】    2018年 9月10日
【介紹者】    閻書孝研究員
【審訂者】    何佩諸委員
【簡介】   

曾經在德國是很罕見的,行動主義投資人對越來越多董事會表現他們的力量,以根除懶散的管理習慣與增進股東價值。

就在幾年前,「行動主義投資人」在德國還很少見。但是當他們在世界金融市場漸漸展露力量後(有些數字估計主要的行動主義者基金所處分的資產達2750億美元(2380億歐元)),他們正在撼動越來越多的德國公司、買進股票、在股東會上製造麻煩,向董事會展現力量。

德國重工業公司蒂森克虜伯,最近受被行動主義股東Cevian Capital要求解雇執行長Heinrich Hiesinger,因為他提議與塔塔鋼鐵合併,但無助於振興已衰弱的核心獲利能力。

行動主義投資人也對製藥公司Stada下手,他們以不多的持股,促使該公司整頓管理與治理,提高了股價並引進一件收購案及新的所有權。

無情的行動主義者注重短期成長與抬高股價,這似乎違背了德國企業引以自豪之處:展望長期、公正的公司治理,以及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表面上看來,一場激戰正在醞釀中。但不是每個人都認為一定會產生衝突。有些觀察家將行動主義者視為是德國企業的一帖興奮劑,可以帶來一股有益的成長導向思維,而這種思維可以協助讓公司擺脫自滿的舒適圈。

蒂森克虜伯一直在行動主義者鎖定的名單上,這並非偶然。過去10年間,這間集團在尋求可行的經營模式上,已經損失了42%的市值。

克虜伯工業時代的成員Friedrich von Bohlen,也是指導蒂森克虜伯的家族委員會的委員之一。他說行動主義者的出現,是一個絕佳機會:文化的衝擊一方面能讓德國企業確認其傳統社會市場模式的價值,另外同時對行動主義者良善的建議維持開放態度。

從財務的觀點來看,毫無疑問地行動主義者可以成功。最大的基金承諾每年都要有亮麗的報酬,其範圍從13%至19%不等。其中一個主要的手法就是釋放「受困價值」(trapped value,編按:為達到預期的獲利或成本,但尚未利用的機會,例如開創更有效率的市場、價值體系、更便利的接觸,或是破壞現有價格力量),作法是將較大的集團分割成不同的部份,並出售最有價值的部分。

行動主義者影響力的間接徵象,就是最近在大公司內的分割(demerger)浪潮。西門子集團將其醫學工程部門Healthineers及照明子公司歐司朗分割出售,可被視為聰明地運用他們特有的策略手段試圖先發制行動主義者。

西門子的財務長Ralf P. Thomas指出,越來越多行動主義投資人前來歐洲,這一點不容忽視。拜爾是另外一個試圖釋出價值的大集團,最近在2015年也將其塑膠部門科思創(Covestro)分割出售了。

行動主義是在2000年代晚期全球金融危機後興起的。此後,低利率與報酬不佳,刺激了投資人要更為積極。當越來越多股票是由被動式指數基金所持有時,持有公司股份相對較少的投資人,就可以運用槓桿,在公司內發揮實質的影響力。

行動主義者的介入,也獲得越來越多其他投資人的支持,他們贊成這種破壞性的力量。更傳統的投資基金Union Investment的領導人Ingo Speich,表示他們歡迎Cevian對蒂森克虜伯的貢獻。一份針對德國金融專家所做的調查顯示:60%受訪者支持行動主義者的手法。

Active Ownership Capital只用一年時間,就讓史達德大藥廠脫胎換骨,其每股股價從28.6歐元提高到90歐元。

相對之下,德國績效最差的產業巨擘—德意志銀行、德國商業銀行、蒂森克虜伯與能源公司E.ON 和RWE,都在過去十年間損失80%的資本價值。毫無疑問地,很多觀察家越來越視行動主義投資人為覺醒治理意識,及重啟關注盈餘的楔子。

【網址連結】

https://global.handelsblatt.com/companies/activist-investors-shake-german-complacency-9617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