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說,別讓新交所主板公司變成凱利板

【資料來源】    Straits Times
【發佈日期】    2019年 1月 15日
【介紹者】    閻書孝研究員
【審訂者】    邱明志委員
【簡介】   

一份新出爐的報告主張,不該再讓主板公司變成凱利板(按:屬成長階段、盈利規模較小的企業,並有保薦人制度),以提高整體公司治理標準、上市公司成長性及股價表現。

公司治理倡議者、新加坡大學副教授麥潤田(Mak Yuen Teen)以及新加坡大學大四會計優等生Mark Lai在1月15日發佈了一份名為「去哪兒,凱利板?」的報告。

這份報告研究的是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與凱利板之間的轉換,並檢視兩者之間在上市許可標準及程序、上市規則和公司特質之差異。

該研究發現,以股價表現與流動性來看,從主板轉到凱利板後的公司大多數都惡化。

麥教授說,按他的研究發現,建議新交所不應允許公司從主板轉到凱利板。他說,「如果要允許,只能當作例外而非常態,而且必須經過新交所徹底審查。」

他補充說,若允許公司從主板轉到凱利板,仍應嚴格監督。他說,「當這些公司轉移到凱利板後,新交所應繼續監督一段時間,而不是只依賴保薦人。」

該報告也強調,從主板轉移到凱利板的公司裡面,有相當大比例看中的是凱利板較為自由,可以從事在主板上市規則裡不允許的交易。

麥教授建議,對於轉移到凱利板的公司,應該要求它們繼續遵循主板適用的規範一段合理的時間。

他說,新交所也應該檢視,繼續維持主板與凱利板兩種不同上市義務是否合宜,並切記在給予成長型公司更大的彈性及投資人保護之間,需要有所平衡。

他補充說,「新交所很明顯仰賴凱利板保薦人制度下的全面保薦人及持續保薦人。我們希望針對保薦人及與他們相關的問題,在今年內能發表更深入的研究報告。」(按:新交所2008年推出保薦人制度。保薦人有兩類,一是「全面保薦人(Full Sponsor)」,必須指導和監督有意在凱利板上市的公司,協助準備上市程式,並確保上市三年內仍繼續當它的保薦人;二是「連續保薦人(Continuing Sponsor)」,主要扮演持續給予建議和監督的角色。)

【網址連結】

https://www.straitstimes.com/business/companies-markets/dont-allow-companies-to-transfer-from-sgx-mainboard-to-catalist-say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