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說:近40%的新加坡公司為綠色噤聲

【作者】Janice Lim
【資料來源】Business Times 
【發佈日期】2024年 1月22日
【介紹者】閻書孝研究員
【審訂者】邱明志委員
【簡介】    

永續發展顧問機構South Pole的調查指出,近40%的新加坡公司出現綠色噤聲—或對環境、社會與治理(ESG)主張報導不足—為逃避審查。

在報告中,55%受訪者說他們發現越來越難以向外面各方溝通其淨零目標或氣候目標,因此選擇減少對外溝通。

然而,這個現象不是新加坡獨有。

這項調查結果最近公布在South Pole的2024淨零報告,綠色噤聲在各國都增加並且出現在每個產業,有70%的上市公司承認這件事。

儘管大多數受訪者(81%)宣稱正位於達成淨零目標的軌道上。

自從在通往淨零之路上,設定他們的淨零目標或投資於其直接價值鏈之外,近半(44%)的受訪者發現溝通氣候目標已變得比過去更為困難。

絕大部分受訪公司(93%)認同溝通其淨零目標對公司至關重要、而且對當前與未來的商業成功很重要。但許多對其氣候行動與進展保持靜默。

發現溝通其氣候相關作為比過去更困難的公司當中,有58%說他們正在減少對外溝通的程度,理由是困難度升高。

受訪者中,超過一半(57%)說不斷變動的法規或者對環境報導和溝通更加嚴格的行業要求是對外溝通減少的主因。

受訪者其他主要關切的問題為客戶的審查加緊(45%)、缺乏充足資料來告知主張(43%),以及媒體審查加強(41%)。

平均來說,投資人壓力及審查被列為最不重要的原因,僅38%公司將其列為對外溝通氣候投入水準減少的因素。

有趣的是,調查發現綠色噤聲比例最高的公司來自環保產業(green sectors),具體來說是環境服務業。近九成的環境服務公司承認綠色噤聲,多過其他受調查的產業,甚至還高過從事石油與天然氣的產業(72%)。

不同於大多數其他產業,環境服務以及石油和天然氣與消費品公司引述投資人壓力是綠色噤聲最主要的原因。這對樣本來說非常獨特,因為其他大多數產業表示監理是綠色噤聲主要的原因。

該調查是針對12個國家(包括日本、美國、英國、法國與德國)、14個產業超過1400位永續發展主管所進行的。

South Pole在報告中說,投資人目前正提高對環境服務業的投資,當成其投資組合減碳計畫的一部份。面對新且複雜的法規時,投資人也正在限制所投資的公司就氣候行動進行溝通和提出主張時所出現的風險。

該報告還說,環保公司引領「噤聲」的趨勢十分令人關注。

報告說:「在我們來看,基於環保而設立的公司受到的批評風險更大,因為這類公司就氣候行動來說門檻更高。」

因為它們的營運模式往往更為脆弱,因此與石油及天然氣產業相比,環境服務業因氣候相關作為或產品溝通不完善受到批評的風險更大。

報告補充說:「最終,假設我們希望看到大幅改變與阻止綠色噤聲,產業界在溝通和評估氣候行動與企圖心時,必須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而這只有在加強監理下才會真正發生。對所有公司的標準應該要高,但是對於還有最遠的路要走的行業,審查應該更嚴格—尤其是在監理鬆散的司法管轄區,尤其是當中排放量高又難以減少的能源密集型私人公司。」

South Pole指出,不幸的是,許多公司似乎將氣候主張的監理,解釋成對溝通氣候行動的有效禁令。

【網址連結】
https://www.businesstimes.com.sg/esg/almost-40-singapore-companies-are-greenhushing-repor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