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加坡在責任投資上落後馬來西亞

【作者】    Robin Hicks
【資料來源】    Eco-Business
【發佈日期】    2019年 8月13 日
【介紹者】    閻書孝資深研究員
【審訂者】    邱明志委員
【簡介】   

一份由彭博社(Bloomberg)所做的研究發現,比起新加坡同業,馬來西亞的資產管理業者更為看好責任投資的價值並擁有更成熟的認識。為何如此?

在許多方面,新加坡的表現超越其區域競爭對手馬來西亞。拿幾個主要指標來比較,如基礎建設品質、政府與企業效率、生活品質及作為一個養育孩子的安全地點。

就資本市場的永續性而言,馬來西亞用一個重要方法—責任投資,贏過新加坡。

馬來西亞的資產管理業者遠比新加坡同業有更大的信心,認為責任投資績效會勝過定時定額投資(regular investments)。

根據財務資訊機構彭博社的一項調查顯示,比起馬來西亞,新加坡投資界進行資本配置時,較不會考慮環境與社會的永續性。

今年4月及8月,針對新加坡與吉隆坡的資產管理業者所進行的研究,發現67%的馬來西亞投資業相信,強化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因素後的投資組合績效與定時定額投資一樣好或更好,但只有58%的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有此好感。

更重要的是,72%的馬來西亞資產管理業者表示,他們已將ESG因素納入投資程序,但新加坡同業只有62%表示這樣做。

調查也發現,四分之一的馬來西亞資產管理業者發展了一套內部ESG評分模式,而新加坡只有13%。

這些發現進一步證實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2018年公司治理觀察報告(Corporate Governance Watch)的內容—在亞太區12個市場裡,就責任投資的進展方面,馬來西亞位居第三,而新加坡排名第七。

馬來西亞在責任投資上如何超越新加坡?

彭博社的東南亞部主管Maggie Ng說:「調查結果也反應了我們與客戶互動時所看到的現象。有更多馬來西亞的資產管理業者(比起新加坡)現在瞭解到ESG投資的效益,並開始將ESG要素整合進入投資程序。」

黃小姐(Ng)指出,這部分是因為馬來西亞最有影響力的投資人比新加坡同業更快地採納永續投資原則。

大型的馬來西亞資產所有人,如馬來西亞雇員公積金(Malaysia’s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EPF)、馬來西亞公務員退休基金局(Kumpulan Wang Persaraan, KWAP)以及馬來西亞主權基金國庫控股(Khazanah),都簽署了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the UN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但新加坡的大型投資人並沒有。

黃小姐告訴Eco-Business:「藉由展現他們(大型資產所有人)對永續財務的承諾,馬來西亞資產管理業者對ESG投資和報導更感興趣,一點也不令人意外。」他指出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比新加坡證交所還早一年,在2016年就強制實施永續報導。

擔任ACGA顧問的永續財務分析機構Asia Research & Engagement,該機構創辦人兼總經理Ben McCarron指出,有些馬來西亞最大的投資人現在已簽署盡職治理守則,也就是熟知的馬來西亞機構投資人守則(the Malaysian Code fo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該守則臚列了投資人的責任。雖然新加坡也有原則,但並沒有共同簽署的守則,導致主要的新加坡投資人對責任投資的框架,並沒作出與馬國同樣水準之公眾承諾。

他補充說,馬來西亞是伊斯蘭金融之全球中心,馬來西亞投資人長久以來,對使用社會因素引導投資的觀念相當熟稔,特別是哪些東西不能投資。

對於新加坡如何能在永續投資上加速進展,McCarron說這個城市國家可以讓實行責任投資與公司治理的最大資產所有人公開上市作為起點。

另外一個方式是新加坡中央公積金(the Central Provident Fund, CPF)—新加坡強制儲蓄計畫,按CPF投資計畫(the CPF Investment Scheme),對合格投資對象實施責任投資的最低標準,讓會員可以把儲蓄拿來投資。

McCarron說:「責任投資通常始於客戶的牽引或監理單位推動。增加價值的信念通常會比較晚產生,即當投資人發展出較為精密的方法,將ESG考量整合到投資程序之後。」

就責任投資而言,雖然馬來西亞較為先進,但新馬兩國比起歐美的主要金融中心仍屬落後。McCarron說:「一般說來,在主動行使所有權及責任投資方面,亞洲投資人對角色的發揮仍有限。」

【網址連結】

https://www.eco-business.com/news/why-is-singapore-so-far-behind-malaysia-on-responsible-invest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