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家族治理 讓家族和企業永續傳承
工商時報 -2020.07.23

文/陳清祥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

近日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大同公司經營權爭奪。此外,另有正新公司面臨產業變遷及轉型升級調整,致營運績效不佳,導致其他家族成員聯合拉下老董事長欽定接班人的案例。這涉及家族企業集團如何健全家族治理,以免影響企業公司治理及經營穩定性的議題。回顧過去,長榮集團、泰山企業等都曾發生類似事件。

天下雜誌2020年5月公布的2000大企業調查,頂尖50大集團中,20年來都留在榜內、屹立不搖的企業有33家,而其中有21家目前仍由創辦人掌權。這些集團企業能否做好傳承接班安排令人憂心,未來也很可能面臨嚴峻的領導統御、組織、人事等多方挑戰。

台灣企業有超過七成是家族企業,家族治理若出現問題,將對上市櫃公司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影響股東,以及其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不可不慎。由此可見,傳承接班議題在台灣的高度迫切性,更是攸關集團企業能否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的關鍵。

根據媒體報導,正新家變主因在於營運績效不佳及路線之爭。在欽定接班人掌舵六年來,不論營收、每股盈餘、市值,都逐年滑落;加上今年第一季面臨成立33年來首次虧損,市值已大幅滑落近六成。這一切可能起因於2014年接班後面臨中國輪胎低價競爭、市場供過於求、全世界車市走下坡、加上美中貿易戰開打、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等,更是雪上加霜。被迫在生產、銷售、研發等進行全面改革,但改變需要時間、轉型升級又衝擊獲利,加上主事者未能充分溝通、尋求共識,最終形成家變。

任何企業的經營決策始終不斷面對「短期獲利能力與長期競爭力」的抉擇。為不斷研發新產品、新製程,要投入鉅額研發費用,要開拓新市場需要建構銷售通路、投入品牌廣告行銷等大額支出,在調整產品結構或市場定位時,亦增加新的支出,甚至需將過去的投資打掉重練,這一切為轉型升級脫胎換骨的作為,均嚴重影響短期獲利能力;但是為了提升品牌價值及追求長期競爭力,又是不得不為的決策。

如何透過上市公司董事會及家族會議充分溝通年度營運計畫,甚至中長期策略規劃至關重要。主事者惟有不厭其煩的溝通、再溝通、調整、修正,尋求共識才能消弭爭端,用公開透明的預算數字分析各項方案可能造成的影響及其因應之道,從而異中求同,才能朝共同方向和目標齊心努力。作為上市公司,也要經常透過法說會或重大訊息,公開透明的資訊揭露等,以尋求內外資法人及所有利害關係人,對轉型升級具體作為的瞭解,和對短期營運及獲利衝擊的諒解。

家族治理是家族建立具有強大自治能力與治理機制的平台,再透過此平台去主導家族所投資的公司。例如,參考大立光成立閉鎖型的家族控股公司,或採用信託等其他方式,達成家族控股的整合。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及更多新世代家族成員的加入,建議應重新審視企業文化與核心價值,訂定家族憲法及規章。

家族憲法及規章是家族企業長治久安的關鍵,為避免類似家變,至少應規範:如何選出家族控股公司董事會、董事候選人的積極及消極資格、如何遴選參與企業經營的家族成員、如何考核、以及如何解決意見不合、路線之爭等。

透過資訊公開透明、充分協調溝通以達成家族最大利益,進而健全企業公司治理,持續提升營運績效及企業價值,邁向更加卓越成功。對多數台灣家族企業而言,完善家族治理及傳承接班計劃刻不容緩,必要時,遴選優秀的專業團隊接班,讓家族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也是不錯的選項。如何共同努力讓家族及企業永續傳承、無縫接軌,考驗交棒者的智慧和決心,更需仰賴專家協助,前瞻部署。

網址:

https://view.ctee.com.tw/business/21563.html
TOP